2025全国水利投资突破万亿,“十五五”期间预计突破7万亿,中国水利建设有望迈入“黄金十年”!

11 月 12 日,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:2025 年 1-10 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 10094.7 亿元,首次在 10 月底前突破万亿元大关,较去年同期增长 3.0%,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 84.1%!这串亮眼数字背后,是从重大工程到民生水利的全面发力,更是 “十五五” 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坚实铺垫。

01 2025 年水利建设:万亿资金花在哪?干成了啥?

(一)资金投向:多元保障,社会资本增长 46.7%

今年水利投资延续 “中央主导、地方配套、多元投入” 格局,资金来源涵盖四大渠道:

  • 中央预算内投资、水利发展资金重点倾斜重大工程与民生项目,增发国债专项支持病险水库加固等短板领域;
  •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、专项债投入超 5000 亿元,江苏、湖南等省份水利重点工程投资完成率均超序时进度;
  • 通过特许经营、股权合作等模式,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同比增长 46.7%,“十四五” 前 4 年社会资本年均投入 1040 亿元,是 “十三五” 的 1.8 倍;
  • 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、REITs 试点等创新工具,为长周期水利项目提供稳定资金流。

(二)核心成果:四大领域多点突破

1. 重大工程建设 “加速度”

  • 陕西东庄水利枢纽大坝提前 8 个月浇筑到顶(最大坝高 230 米,总库容 32.76 亿立方米),将渭河下游防洪标准从 20 年一遇提至 50 年一遇;河南袁湾水库正式下闸蓄水,控制淮河上游 480 平方公里流域,防洪库容 1.12 亿立方米,惠及沿线 120 万人口;
  • 四川引大济岷工程全线开工,总投资 575 亿元,建成后年引水 15.23 亿立方米,覆盖 8 市 43 县 3400 万人;湖南 “引洮润株” 工程启动,投资 53.61 亿元为 295 万人提供优质水源,打造区域水网 “大动脉”;
  •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 7 条隧洞贯通,累计投资 94.18 亿元,输水线路 491.1 公里,未来将保障 1400 万人用水;广东黄茅峡水库、湖南洞庭湖区堤防加固二期等项目密集开工,夯实珠三角、长江中游防洪屏障。

2. 防灾减灾能力再升级

  • 截至 10 月,完成 1.7 万座小型、645 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,实现 “十四五” 以来连续三年全国水库无一垮坝的历史性突破;水利部印发《2025—2027 年实施方案》,计划再投资 350 亿元,攻坚 200 余座大中型、4800 余座小型水库隐患;
  • 珠江流域通过 45 座水库群联合调度,拦洪 444 亿立方米,避免 80 万人次转移;黄河完成汛后河势查勘,启动凌汛防御,无人机、高精度 GPS 实现河道演变精准预判;
  • 全国新修、加固堤防超 2000 公里,海河流域推进永定河官厅山峡洪水控制工程,北运河综合治理提速,应对 “25・7” 大洪水经验转化为工程实效。

3. 水资源保障与生态修复

  • 引江济太冬春调水持续推进,常熟枢纽日引长江水 1342 万方,太浦闸日供水 525 万方,保障苏浙沪 1700 万人用水及 120 万亩农田灌溉;南水北调中线完成年度调水 64.73 亿立方米,冰期输水 14.7 亿立方米,支撑京津冀供水安全;
  • 长江、黄河流域生态流量达标率 100%,西江开展 5 轮水质异常应急调度,四大家鱼产卵量提升 28%;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超 6 万平方公里,太湖流域水体换水周期从 300 天缩短至 150 天;
  • 推广智慧灌溉、滴灌智能控制等技术,宁夏 5 项成果获农业节水科技奖,山东关闭违规机井 379 眼,遏制地下水超采。

4. 数字水利与新质生产力赋能

  • 长江、黄河、淮河同步推进数字孪生体系建设,长江水利委员会印发《数字孪生长江建设顶层设计(2025—2030)》,实现洪水预报预见期提升至 31 小时;
  • 引大济岷二郎山隧洞采用 TBM 硬岩掘进机 + AI 预警系统,攻克高埋深岩爆难题;浙江聚焦 7 大水利领域攻坚,计划 2027 年实现人工智能、无人机等技术全面应用;
  • 全国 4.8 万座小型水库实现专业化管护全覆盖,“有人管、有钱管、管护专业” 的机制全面建立。

(三)社会效益:稳增长、惠民生双丰收

  • 水利建设直接吸纳就业 248.4 万人,发放工资 470.6 亿元,成为稳就业重要抓手;
  • 年均减少缺水造成的工业损失超 50 亿元,保障长三角、珠三角等经济核心区生产用水,护航进博会、全运会等重大活动;
  • 新增灌溉面积 179 万亩,农村供水规模化覆盖率达 92%,水质达标率持续提升,惠及亿万群众。

02 “十五五” 前瞻:7 万亿 + 投资领航,六大体系擘画新蓝图

2025 年作为 “十五五” 规划谋划之年,水利部已启动七大流域防洪规划、国家水网建设等顶层设计,地方层面密集发布重大项目清单,投资规模与建设标准再创新高。

(一)投资规模:地方先行,全国规划明确加码

  • 湖北省率先公布 “十五五” 水利重大项目 101 个,总投资达 5245 亿元,聚焦防洪减灾、水资源配置等 5 大类工程;山东省谋划重点水利项目 420 个,总投资 3161 亿元,预计未来五年可拉动投资 1362 亿元;另有多地公布规划项目总投资超 1200 亿元,太湖流域、海河流域同步谋划重点项目总投资均超千亿元;
  • 根据水利部 “十五五” 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进展及地方项目汇总分析,在 “十四五” 预计完成 5.4 万亿元投资基础上,“十五五” 全国水利建设总投资将达到 7 万亿元,重点向国家水网骨干工程、数字水利、生态修复倾斜,社会资本占比有望提升至 30% 以上(数据来源:水利部 2025 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、地方 “十五五” 水利规划公开文件)。

(二)核心任务:六大体系构建水安全保障新格局

1. 筑牢防洪减灾 “安全网”

  • 完成七大流域防洪规划报批,重点推进永定河官厅山峡洪水控制工程、北运河综合治理等项目,提升京津冀、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防洪标准至 100 年一遇;
  • 全面完成存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,推进小型水库标准化改造,实现 “水库不垮坝、重要堤防不决口” 底线目标;
  • 强化台风、凌汛、山洪灾害防御,构建 “天空地水工” 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,洪水预报准确率提升至 95% 以上。

2. 织密水资源配置 “大动脉”

  • 加快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,推进引大济岷、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跨流域调水工程,构建 “三江多支贯通,百库千湖联调” 格局;
  • 完善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成渝地区水网互联互通,新增跨区域供水能力 50 亿立方米 / 年,解决 “水质型缺水”“工程型缺水” 双重难题;
  • 强化西北、华北等干旱地区节水改造,推广智慧灌溉技术,灌溉用水效率提升至 58% 以上。

3. 打造生态修复 “幸福河湖”

  • 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实施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、湿地修复等工程,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保持 100%;
  • 开展太湖、巢湖等重点湖泊蓝藻综合治理,推广生态浮岛、水生植物种植等技术,湖体富营养化程度持续下降;
  •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30 万平方公里,打造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样板区。

4. 冲刺数字水利 “智能化”

  • 实现数字孪生流域、数字孪生工程全覆盖,长江、黄河等七大流域建成 “四预”(预警、预报、预演、预案)智能平台;
  • 推广 AI 大模型、物联网、卫星遥感在水利领域的深度应用,实现工程建设、调度运行、执法监管全流程智能化;
  • 构建全国统一的水利数据共享平台,打破流域、区域、部门数据壁垒,提升治理效率。

5. 夯实民生水利 “保障线”

  • 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,实现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超 95%,建立 “从源头到龙头” 的全链条管护机制;
  • 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,重点推进 6924 处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,新增灌溉面积 500 万亩,保障粮食安全;
  •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,惠及 1.2 亿农村人口,缩小城乡水利公共服务差距。

6. 深化水利治理 “改革面”

  • 完善水权水价市场化机制,推进水资源费改税、跨区域生态补偿,建立 “谁用水、谁付费,谁保护、谁受益” 制度;
  • 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,扩大 REITs 试点范围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,形成 “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” 的多元投入格局;
  • 强化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,健全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,实现 “建得成、管得好、长受益”。

03 结语:水润中国,安澜向未来

从 2025 年万亿投资的 “实干答卷”,到 “十五五” 7 万亿规划的 “宏伟蓝图”,水利建设始终是稳增长、保民生、促生态的 “压舱石”。从长江之畔的数字孪生枢纽,到西北大地的跨流域调水工程,从农村的安全饮水管网,到城市的防洪堤防,水利事业正以 “新质生产力” 为引擎,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治水篇章。

每一分投入,都凝聚着 “江河安澜” 的期盼;每一项工程,都承载着 “民生为本” 的初心。随着 “十五五” 规划的落地实施,水利将继续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,让一渠清水润万家,一江安澜护中华!

电话:
东北地区:刘总 13705254608
华北地区:刘总 13773443608
华东地区:陈总 13952538042
华中地区:杨总 13773457243
华南地区:邱总 13373681333